脱发掉发太严重?中医妙招来帮你,轻松养发不再烦恼

王大爷最近烦透了,头发一抓一大把,地上、枕头上全是头发。儿子孙子都劝他别太操心,可他心里明白,年纪大了,身体退化快,脱发这事儿不能再拖。

他听邻居说,中医有方子能养发、护发,试试也无妨。用了三个月,他发现头发掉得少了,头皮也不痒了,整个人精神都好了不少。

脱发是个老问题,但它从来不是简单的小问题。

脱发掉发,不只是“头发的事儿”

脱发不止影响外观,更反映身体的内在失衡。常见的脱发类型有雄激素性脱发、斑秃、休止期脱发等。不同类型的脱发,背后原因各异,不能一概而论。

雄激素性脱发,多见于中青年男性,头发从额头和头顶慢慢稀疏,最终形成“地中海”;而女性则表现为头顶整体稀疏,但发际线不后移。

斑秃则是免疫系统“误伤”毛囊的结果,头发一块一块掉,有时连眉毛、胡须也会一起掉。

休止期脱发,常见于产妇、重病后恢复期、压力过大的人群,一般是暂时性的,调整生活后可自然恢复。

中医怎么看脱发?

中医认为,头发为“血之余”“肾之华”,意思是说,头发的健康取决于气血是否充足、肾精是否充盈。中医把脱发分为几类:

1. 肾虚型:多见于中老年人,表现为头发稀疏、腰膝酸软、耳鸣耳聋。

2. 血热型:头皮油多、头屑多、易长痘,常伴随情绪波动大、口干口苦。

3. 气血亏虚型:面色苍白、乏力、心悸,头发干枯易断,多见于久病或产后人群。

4. 湿热型:头皮瘙痒、有异味,甚至出现脂溢性皮炎。

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不同体质用不同的方法,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脱发问题。

中医调理脱发,有哪些实用办法?

第一,食疗是基础

想要头发长得好,吃对东西很关键。

黑芝麻,补肝肾、润五脏,是传统养发食材。每天一勺炒熟的黑芝麻,配牛奶或粥吃,简单易行。

何首乌,被《本草纲目》称为“乌发圣药”,但需经过炮制,才能安全服用。市面上常见的何首乌制品,如首乌片、乌发膏等,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。

桑葚、枸杞子,滋阴养血,适合体虚气弱、头发干枯的人群。泡水或入粥都可。

动物肝脏、黑豆、核桃仁也富含铁、锌、维生素B族,对毛囊有营养作用。

但食疗见效慢,需长期坚持,不可操之过急。

第二,中药内服外用结合

中医调理讲究“内养外护”。

口服中药可根据体质调配,六味地黄丸、逍遥丸、归脾汤等常用于调理肾虚、气血不足,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。

外用中药洗发液、泡头方,在不少古籍中都有记载。常用药材如侧柏叶、苦参、生姜、艾叶,可煮水洗头,用于改善头皮环境、促进血液循环。

现代研究也证实,侧柏叶含有黄酮类物质,有一定抗炎、促进毛囊活性的作用。

第三,针灸+按摩,活血通络

针灸是中医调养的重要手段。常用穴位有百会、风池、肾俞、血海、三阴交等,作用在于调和气血、滋养头皮。每周2-3次,持续3个月以上,部分患者可见毛发再生。

头部按摩也是一种温和方式。双手指腹轻按头皮,每次5分钟,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。建议每日早晚各一次,尤其在洗头前后进行。

第四,作息规律、少熬夜才是根本

脱发患者中,作息紊乱者占比极高。长期熬夜、压力过大,会打乱内分泌系统,导致毛囊进入休止期。

建议每晚11点前入睡,睡眠时长不少于7小时。同时,减少电子产品使用,保持心情平和,对改善脱发非常重要。

第五,忌用刺激性洗护产品

很多人以为洗发水越香越好,实际上,香精、防腐剂、硅油等成分可能加重头皮负担。

建议选择中性弱酸性洗发水,成分简单为佳。洗头频率以每周2-3次为宜,油性头皮可适当增加,但切忌天天洗。

洗头时水温不宜过高,40℃左右为佳;洗完后用干毛巾轻按吸水,避免用力搓揉。

警惕!这三类脱发必须尽早就医

1. 斑秃:通常突然出现,且范围扩大快,有时还伴有头皮刺痛感,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,需及时治疗。

2. 突发性脱发:如短时间内大量掉发,可能和甲状腺问题、贫血等全身性疾病相关。

3. 伴随其他系统症状的脱发:如体重骤减、月经紊乱、情绪失调等,需系统检查,寻找根本病因。

参考资料:

① 中国中医科学院. 中医药治疗脱发专家共识(2022版)[J].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, 2022, 29(2):9-15.

②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.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[M]. 人民卫生出版社, 2022.③ 张文霞. 中药外洗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观察[J]. 中医临床研究, 2021, 13(6):88-90.④ 王莉.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脱发的研究进展[J]. 中国针灸, 2020, 40(3):297-300.⑤ 陈国栋. 中医体质学与脱发关系研究[J].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, 2019, 21(5):43-4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