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发一把把掉,看着毛囊越来越小,是不是觉得“完了,没救了”?先别慌!中医有句话特别关键:毛囊萎缩、头发脱落,这其实是身体内部出了问题的“最终结果”,而不是“最初原因”!这就好比树叶黄了掉了,你不能只怪树叶本身,得看看树根是不是缺水了?土壤是不是出问题了?
中医看头发,讲究的是“整体”。头发长得好不好,就像庄稼长得好不好,全靠“土壤”(身体内部)够不够肥沃,“灌溉”(气血)通不通畅。光盯着头顶那块“地皮”(毛囊)涂涂抹抹,就想让庄稼长好?难!得找到身体里哪儿“虚”了,哪儿“堵”了,才是治本之道。
那身体里的“问题根源”可能藏在哪儿呢?中医主要看这3个原因:
1、肾精不足:中医讲“肾藏精,其华在发”。肾精就像身体的“基础能量包”,是头发茂盛的根本动力。如果肾精亏虚了(比如熬夜太多、劳累过度),就像发电站电力不足,头发得不到足够的“能量”滋养,自然变得细软、脆弱、容易掉,还可能长白头发。
2、肝血不足/淤堵:“肝藏血”,而且“发为血之余”。意思是,肝负责储藏和调节血液,而头发是靠血液里的营养才能滋润生长的。如果肝血不足(比如思虑过度、营养不良),或者肝气郁结、心情不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、堵住了(这就是血瘀),那“运输队”就没法把营养顺利送到头发根部(毛囊)。头发就像断了粮,干枯、没光泽,甚至提前变白。
3、脾胃虚弱/湿气重:脾胃是管消化吸收的,是“气血生化之源”。你吃进去的东西,得靠脾胃转化成气血能量,才能输送到全身,包括头发。如果脾胃虚弱(比如饮食不规律、爱吃生冷油腻),气血生成就不足,头发没得吃,当然长不好。更麻烦的是,脾虚还容易生湿气。湿气重了,就像头发根部泡在黏糊糊的油污水里(想想头皮特别油、头发扁塌贴头皮的感觉),毛囊呼吸都困难,头发也站不稳,容易脱落。
所以你看,毛囊萎缩、头发掉了,其实是身体在给你发“求救信号”。
那怎么解决呢?很清晰:找到根源,从内调理!
固肾填精: 如熟地、何首乌,如同为生命之根注入深泉。
养血柔肝: 当归、白芍等可柔润肝血,疏解郁结。
健脾化湿: 茯苓、白术助脾健运,扫除发根“淤塞”。
通络活血: 川芎、丹参等促进微循环,如同为毛囊打通灌溉水渠。
光吃药还不够,生活习惯也得跟上:
别熬夜! 熬夜最伤肾精和肝血。
放松心情! 压力大、心情差特别容易导致肝郁气滞。
好好吃饭! 规律饮食,别暴饮暴食,少吃油腻生冷,保护好脾胃。平时可以吃点黑芝麻、核桃(补肾精)、红枣、猪肝(补肝血)、山药、小米(健脾胃)。
适当按摩头皮: 轻柔地按按百会穴、风池穴这些地方,促进血液循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