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胆前卫的女生渐变色染发超带感 2021年非主流女生最流行染发造型

不想做平凡普通的路人甲,那就染发吧,想要成为美腻带感的时尚达人,那就染发吧。当然常见发色不能满足你的这些要求,需要创意个性的染发才行。2021年发型师最新设计出来的渐变色长发发型,非主流美女马起来玩转大胆前卫时尚。

梳齐刘海长卷发的长脸女生,玩转的是韩式时尚,觉得把头发染成一个颜色太一般了,因此秋天把上面头发染成深卡其色,下面卷发部分染成闷青色,两种颜色自然过渡,使得整款发型更有层次感。

女生的额头比较小,秋天梳齐刘海中长直发的时候,刘海弄到很轻薄自然,为了美成街头girl,女生吧头发染成两种颜色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的挑染技巧,让女生的中长直发看起来很有设计感。

额头高的淑女今年才20岁,正值叛逆青春期,虽然女生选择的是修颜空气刘海长直发,不过整款发型却很耐看前卫,只要是发色的选择,两种同色系不同色调的染发颜色,形成渐变色,让女生的长直发与众不同。

这位女生梳的八字刘海中长直发发型,很是柔美灵动,大部分染成棕色,发尾挑染成紫色,没想到这两种颜色结合在一起如此温柔梦幻,很适合婉约淑女梳的是一款渐变色直发发型。

张扬叛逆的20岁女生,把自己的偏分长发烫成韩式波浪卷发,发根的黑色,染成的蓝色,以及挑染的黄色,三种颜色形成的渐变染发发型,让女生的偏分长卷发发型怎么看怎么时髦个性。

人家还是个宝宝,怎么也“秃”了。。。

“秃”如其来是不少打工人的烦恼。然而,脱发可不是大人的专利哦!宝宝的脱发问题也不少见。脱发不仅会影响到宝宝的心理和行为,也会让宝爸宝妈们心烦不已。

那么,宝宝脱发究竟是因为毛发有它自己的想法?还是毛囊的不挽留呢?别急!这还得从毛囊的生长周期聊起。

毛囊的生长周期

毛囊的生长周期包括生长期、退行期和休止期,毛干在休止期的期末脱落。胎儿的毛发生长周期有所不同,胎儿的头发在胎儿期18-20周时进入生长期,随后进入退行期,在婴儿期4-8月时第一次毛干脱落。

各部位毛发并非同时生长或脱落,例如头皮的毛囊80%左右处于生长期,大多数人每天可脱落50-150根头发,同时也有等量的头发再生。

宝宝脱发的几种常见的情形

不同年龄段宝宝的常见脱发原因也不尽相同。

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有枕秃、先天性脱发、斑秃、头癣等;

儿童期常见的有斑秃、拔毛癖、头皮感染和生长期毛发松动综合征等;

青春期常见的有斑秃、拔毛癖、雄激素性脱发等。

1。 枕 秃

枕秃的全称是“枕部环状脱发”,是指枕后部环状头发稀疏或缺失,是婴幼儿期最为常见的脱发类型。半数以上的宝宝在 3-6 月龄时都曾出现过枕秃。此后,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,枕秃的发生率逐渐降低。

枕秃的发生主要与年龄、枕头的硬度、头部多汗、摇头、睡眠姿势等因素有关。如果发现宝宝脱发要及时查找原因,必要时可以咨询儿保、儿科专业人员的建议。

目前,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,枕秃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,而非一种疾病状态。佝偻病患儿初期可能有多汗、枕秃症状,但不能仅凭枕秃一个症状,就断定宝宝缺钙哦!

2。 拔毛癖

拔毛癖是由人工牵拉引起的外伤性脱发,多发生于9-13岁的宝宝,容易被误诊为斑秃等其他脱发性疾病。拔毛癖常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强迫症特点的习惯行为,精神压力、爱美、模仿、好奇等都是它的可能原因。

对于那些因学习紧张养成每做题就抓头、甚至把头发拔下习惯的宝宝,应给予正确的教育引导,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同时,可施以心理支持疗法,必要时使用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。由于拔毛癖有着较高的复发率,宝爸宝妈们还应加强监督和心理引导。

其他精神因素相关的脱发还有急性休止期脱发和斑秃等,急性休止期脱发多发生于应激事件后的2-3个月,应激事件包括高热、外科手术、情感创伤等。

3。 斑 秃

斑秃的病因尚不明确、炎症性非瘢痕性脱发性疾病,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头部出现边界清晰的圆形斑状脱发。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,受遗传、环境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。

4。 牵拉性脱发

牵拉性脱发大多由用力扎马尾或盘发等习惯造成。最常见的脱发部位为前额和耳前部,当然,由于个人的习惯不同,产生脱发的部位也会有所不同。

通常牵拉引起的脱发不需要特殊治疗,只要及时改变习惯就能自然恢复。但长期反复牵拉有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脱发。

由于宝宝正处于心理发育期,脱发对于容貌可能造成较大影响,可能使宝宝产生自卑、抑郁等不良心理,导致心理发育异常。因此,宝爸宝妈们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中切勿表现出急躁、焦虑,以免将不良情绪传递给宝宝。

参考文献:

[1] 章星琪。 儿童脱发疾病的诊治进展[J]。 中华皮肤科杂志,2017, 50(9): 692-695。

[2] 田玲玲,冉霓。 婴幼儿脱发的病因研究进展[J]。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,2016, 24(1): 51-53。

[3] 刘元香,孙玉娟,张霞,等。 儿童斑秃304例临床回顾性分析[J]。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,2015(5): 354-356。

供 稿:周欣怡 编 辑:张伊人